西宁车牌识别系统的安装施工流程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(如昼夜温差大、冬季低温)和实际场景需求,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,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:
一、施工准备
现场勘查
确认出入口宽度、车道数量及弯道角度,判断是否需安装主副相机。
标记地下管线位置,避免施工破坏。
测量设备安装点至岗亭/机房的布线距离,预留光纤或网线长度。
材料与工具准备
设备:车牌识别一体机、道闸、防砸线圈、地感检测器、交换机、服务器、岗亭。
线材:RVV3*1.5电源线、6类网线、光纤、JDG镀锌铁管、PVC管。
工具:冲击钻、切槽机、万用表、网线测试仪、水泥、膨胀螺丝。
二、基础施工
安全岛浇筑
按设计尺寸浇筑混凝土安全岛,预埋穿线管(强弱电分管)。
表面刷漆或贴反光条,提升夜间可见性。
地感线圈切割与敷设
切槽深度5-7cm,宽度5mm,避开钢筋。
线圈绕制4-6匝,引出线双绞并穿管保护,避免金属干扰。
浇筑环氧树脂密封,确保绝缘阻抗达标。
三、设备安装
车牌识别一体机
安装于车道中线,距地1.5-1.8米,水平倾角≤15°,垂直倾角≤5°。
调整焦距与光圈,确保车牌宽度在画面中占比120-160像素。
道闸与防砸线圈
道闸安装于相机后方30cm处,与地面垂直度误差≤2mm。
防砸线圈居中埋设于闸杆正下方,与道闸联动调试防砸功能。
岗亭与机房设备
岗亭配置收费电脑、显示器,安装数据库及FTP服务。
服务器置于机房,通过光纤连接岗亭,配置静态IP与端口映射。
四、布线与接线
强电布线
电源线穿JDG管,总线采用RVV31.5,分线采用RVV21.0。
配电箱安装漏保开关,总功率预留30%余量。
弱电布线
网线穿PVC管,超五类线用于短距传输,光纤用于长距(>100米)。
485信号线采用屏蔽双绞线,避免与强电平行敷设。
接地处理
设备金属外壳、机柜、立杆接地,接地电阻≤4Ω。
五、系统调试
设备联调
测试相机与道闸联动,调整延时参数(落闸时间≥3秒)。
调试防砸功能,模拟车辆触发线圈时闸杆自动抬起。
软件配置
设置识别区域、灵敏度、白名单/黑名单。
测试网络连通性,配置端口转发与DDNS。
压力测试
模拟高峰车流(≥200辆/小时),统计识别率(≥99.5%)。
测试异常处理(无牌车、污损车牌、跟车过近)。
六、验收与交付
功能验收
检查设备安装牢固性、线缆标识清晰度、接地可靠性。
测试收费功能、数据上传、远程维护。
文档交付
提供施工图纸、设备清单、IP地址表、操作手册。
培训用户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。